创新课程启新篇 全面发展助成长——深圳技术大学附属中学技术创新实践课程精彩开课

 2021年9月15日下午,高一年级技术创新课程开课啦!基于五育并举课程体系建设和学校工作要求,本学期高一年级开设了竞赛培优课程、科技创新实践、文化熏陶、艺体发展等四大类别共27门校本课程。在创新课程建设体系建设上,深圳技术大学附属中学下定决心坚持在基础教育阶段走出一条首创性、标志性的改革之路,走出一条深圳基础教育先行示范探索之路。

技术创新实践课程——来自深圳技术大学教授的鼎力支持

 现阶段我国的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人为地割裂了二者的紧密关系,造成了人才培养机制的断裂。为有效加强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形成完整而系统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找好大学教育的发力点、后备军,深圳技术大学派出院士、教授团队到技大附中,为附中学子精心授课。教授团队的到来,打响了技大附中特色课程的第一枪。

 下午的第八节课,《生命仿真与医学智能》《初识区块链》《机器人与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及应用》《光电传感技术》《慧鱼机器人》《3D打印》《有序创业24步法》《5G物联网实践》等课程在技大附中集体亮相,异彩纷呈。

 “有幸在高中阶段听到大学教授讲课,真是太幸福了!”“听了康雁教授的课,坚定了我将来学机器人的决心!”“背靠大树好乘凉,是真的!”“选择技大附中,没错的!”下午的特色课程结束后,附中的学子围在教授们身边,由衷赞叹,依依不舍!

 “技大附中,全体技大人的附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技大附中的孩子持续享受到技术大学优质的特色资源!”技术大学的教授团队纷纷表示。

竞赛培优——直击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要害

 在新高考改革和强基计划的大招生背景下,本学期技大附中开设了一系列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学科竞赛课程,从全国各地招聘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的优秀竞赛教练。

 “竞赛课堂上的学生,端坐的身影格外投入,流露出的目光格外坚定,他们身上有一种执着拼搏的意志。此时,我被他们灵活的思维折服了!”在窗外巡课的田祚鹏校长这样评价竞赛学子。

 创校之初,学校便制定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精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竞赛课堂教学改革及创新调研活动,寻求提高竞赛质量的切实之法。

 兴趣和热爱,是竞赛通向成功的最好的路径。竞赛的路,会孤单,越是通往顶峰的路,越是缺少同行者,这需要竞赛同学具有极大的定力和信念。上完课后,竞赛班的学生表示:“孤单者不言孤独,探索者不言疲惫。”他们表示已做好了竞赛心理准备。

 

文化体育齐上阵——满足学生快乐成长新需求

 《时空隧道中的化学》《博弈论里的逻辑思维》《探究物理》《建筑设计基础》《鉴影观史》《艺术体操》《中国精品宫扇画》等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历史、美术、体育、舞蹈等门类。

 老师们或借助精美的课件把天地间物理之理巧妙地传达出来,或敲碎千年的磐石把历史深刻还原出来, 或用翩跹的舞蹈让灵活的脚步旋转在舞蹈室,让学生深刻感受自然的魅力、化学的奇迹、历史的悠长、美术的味道、体育的魅力,一声声“哇塞”的赞叹声传到校园的各个角落。

 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激发学生潜能与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和艺术水平,为学生特长发展搭建平台,是技大附中教师不懈的追求。培养学科基础扎实、文化底蕴深厚、思维能力突出、创新潜质明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造之材是技大附中老师永恒的向往。

 深圳技术大学附属中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设置体系,不仅能适应当前高校人才选拔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辟认知新领域,创设实现梦想的多元通道,使学生获得更加精彩的人生体验!未来,深技大附中的创新课程体系必将带着莘莘学子走得更高,更远!

附:部分来附中授课的技大教授简介

刘清侠,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深圳技术大学聚龙学院院长,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表面与界面前沿科学和应用工程中心主任,特聘教授,对物质表面和界面分子间作用力的基础理论有深刻的研究和见解,先后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6篇,获美国专利授权27项、中国专利授权20项,部分专利成功得到商业应用,在把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

康雁,深圳技术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医学成像与智能分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电工标准委员会诊断影像设备分技术委员会(IEC/SC62B)主席,中国医用X射线设备和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分类委员会执委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先后就学于西安交通大学、德国埃尔兰根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方向包括医学成像、智能计算、专科智能化、医用机器人。主持开发了中国首批计算机智能辅助软件产品,及“云+AI”临床专科智能化平台。其中乳腺MammoCAD填补国内空白, 泌尿UroCARE是首个获美国FDA认证的中国产品,eStroke国家溶栓取栓影像平台是国内首个投入使用的脑卒中专科智能救治平台,发表论文170余篇、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50余项。

赵建,博士,深圳技术大学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区块链系统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主持深圳市新引进高端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发表了近10篇学术论文,已申请专利12项,获授权专利3项。担任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Transactions on Cloud Computing、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EEE Access)审稿人,担任IEEE INFOCOM 2019 Poster/Demo TPC member。担任深圳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互联网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任职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马淦,博士,深圳市海外高层次“孔雀计划”人才。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2015年到2017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任职JSPS特别研究员。近十几年来一直从事机器人研究,在机器人智能感知与系统设计等方向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涉及的机器人包括仿生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航天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

赵珩博士,为深圳技术大学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助理教授,2016年获得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和法国贝尔福-蒙贝利亚技术大学共同颁发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博士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并于2019年获得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熟练掌握英,法两门外语和基础德语。研究方向为: 大数据建模,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

罗一星,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现就职于深圳技术大学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机器视觉检测等。主要承担《机器人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工学》、《电子技术实习》和《项目工作》等机械与电子专业的相关课程。具有多年在世界500强外资企业研发部门工作的经历,具备各类型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研发和系统集成的经验。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郑秀宏,男,硕士研究生,实验员,中级机械工程师职称。研究领域:3D打印、结构设计制造及有限元分析。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主持校级项目1项,已发表文章6篇、申请专利十余项。  

刘斯灵,26岁,2019至今担任体育与艺术学院体育舞蹈见习讲师,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首都体育学院体育舞蹈(国标舞)专业,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国家一级教师、国家一级裁判,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舞蹈中级教师,中级裁判,2020年获深圳技术大学讲课竞赛三等奖,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为李谷一等众多明星伴舞,2018年被评为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小童大艺》优秀指导教师。多次参加全国体育舞蹈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来源:孟桂华

摄影:庞凯元

审核:王娟

相关新闻

查看更多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